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思念的滋味ATA102112傅郁晴

su-liām ê tsu-bī                                    ATA102112傅郁晴
  guá sī Sin-tik lângkin-á-ji̍t guá ài kài-siāu mi̍h-kiānn tō sī Sin-tik tshut-miâ ê
bîng-sántō sī sè-hàn ê bí-si̍ta-má sî-siông tshá bí-hún ū-sî-tsūn sim-tsîng sim-būn ê sî-tsūniā ē su-liām Sin-tik ê hongSin-tik sī ū-miâ ê hong siânnhi-bāng guá ê sim-būn ē-tàng kin-suî hong phiau khìjî-tshiánn  hó tsia̍h ê bí-hún sī su-iàu siōng tsit-tsióng ê hongiū-koh ka-siōng a-má ê ài-simpiàn-sîng guá su-liām ê tsu-bī tsìn-tsîng tuà tī tshù-lāisî-siông ē-sái tsia̍h tio̍htsit-má tī guā-kháu tha̍k-tsheh tsiah ē su-liām he kòo-hiong ê tsu-bī tsiah jú tsai-iánn tin-sioh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期尾報告:歷史建築 ATA102112 <傅郁晴>

2014/1/11 台中教育大學行政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簡稱中教大,前身為日治時期1923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臺中師範學校,於2005年改為現名。以「精緻、創意、新視野」為學校理念。
2014/1/9 台中火車站: 位於臺中市中區,站等為特等站,是臺中最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臺中車站與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都是採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隨著臺鐵捷運化及台中鐵路高架化工程在2009年開始動工。
2014/1/9 宮原眼科: 宮原武熊,前後就讀於日本愛知醫學校、東京帝國大學醫科、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與東京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曾於其故鄉及東京開設眼科醫院。在台灣曾擔任臺灣總督府醫院醫長、臺中州州協議會員、臺中州州會議員、臺中州州參事會員以及臺中州私立臺中商業專修學校校長,曾在台中市開設眼科醫院,並與台籍文人共組東亞共榮協會,活躍於政界。 宮原武雄生平 • 1927年(昭和2年),在台中市榮町開設「宮原眼科醫院」。 • 1933年(昭和8年),與陳炘等台籍菁英在台中市公會堂成立「東亞共榮協會」。 • 1945年(昭和20年)10月日本投降二戰結束,11月在台日人遣返回日本。 宮原醫院 • 1927年興建為「宮原眼科醫院」。後曾為台灣日報營業處。 • 1945年以日產沒入政府資產,改為臺中市政府民政科衛生股(隔年改為台中市衛生院,即今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 1956年,台中市政府為建新衛生大樓,與張瑞楨(臺中大雅人;藝人張鈞甯之祖父)做為交換,以此建物做為抵償工資。 • 1959年衛生院遷至新大樓,此建物轉讓予張瑞楨。 • 2010年臺中糕餅業者(日出乳酪蛋糕)購入此建築,內部全面改建,保留部分外觀以及騎樓;保留「宮原眼科」之名,改為糕點、飲料、冰淇淋與巧克力專賣店以及餐廳、沙龍。
在尋訪歷史古蹟的路上,經過了第四信用合作社,順便也拍了下來!
2014/1/9 合作金庫: 現今的合作金庫台中分行是臺中州立圖書館為台灣日治時期台中州廳建立的公共圖書館。
2014/1/9 台中州廳: 臺中州廳興建於日治時期,完工後先後成為日治之臺中州。目前被列為臺中市市定古蹟保護。由於該建築最初是日治時期的臺中州廳(「州廳」等同於中文語法的「州政府」)使用,因而沿用成為對其之稱呼。清治末期,清廷在臺中州廳現址興建「元承考堂」,乃臺灣省城建築群之一;進入日治時期後,因台灣總督府在台中實施「市區改正」,成為臺中州廳。臺中州廳廳舍由森山松之助設計,1913年完成第一期工程,經歷四次擴建,於1934年完成現行規模。整體設計仿法國馬薩風格,入口則設於街道的轉彎處,這也是日治時期官署建築的重要特徵,屬於日治巴洛克風格建築。
2014/1/4 新竹火車站: 位於台灣新竹市東區,是現存車站中歷史最悠久者,已被列入國定古蹟。完工於1913年、第四代車站本體,是曾經留學德國、晚年定居台灣、任職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的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松ケ崎萬長)的作品。除了新竹車站外,已被拆除的舊基隆車站也是松崎的作品。 松崎設計的新竹車站採部分巴洛克建築風格,部分德式歌德建築的造型元素(例如哥德式的鋸齒狀山牆)。其德式的建築風格迥異於同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所建造的其他官廳建築,包括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後者主要是採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代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台灣史作業5<傅郁晴>

台灣在日本的統治下50年,統治末期為了戰爭,有了綠色革命和工業的發展,像是1936年,總督府成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積極推動臺灣工業化,扮演「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角色。1935年在高雄港成立煉鋁工廠。1937年,臺灣總督府推動第一次生產力擴充五年計劃,增設水力與火力發電所。1939年,臺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產值。珍珠港事變後,臺灣總督府又在1942年推行第二次生產力擴充五年計劃,力求臺灣工業自給。漸漸的台灣的社會型態從農業轉型為工業,成為米糖王國,並且在二戰中擔任重要的角色,為殖民母國提供許多糧食和援助,比起朝鮮半島台灣人比較溫順平和,在日本的治理時期,曾經派任過文官,但是朝鮮沒有,有許多制度在台灣採志願制,但是在朝鮮卻是強制,所以在二戰時期,台灣地理位置優越,氣候環境良好,在綠色革命後,培植蓬萊米成功,大大提升糧食產量,甚至出口他國,為母國增進財政收入。台灣是一個特別的島國,經歷多少風雨,造就現在特別的文化。
斜字體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AD%B7%E5%8F%B2#.E5.BE.8C.E6.9C.9F 圖片來源: http://blog.udn.com/taiwanmickey/2567429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台灣史作業4<傅郁晴>

台灣近代歌謠之父鄧雨賢,最著名的四首歌曲<雨夜花><望春風><雨夜愁><四季紅>,這四首被人合稱四月望雨。四月望雨這部音樂劇令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劇情和演員表現的張力,讓我感動!特別是在經歷戰爭時,劇中許多人事物都變得不一樣了!劇中更描寫出當下那年代的時代背景,讓我看這部音樂劇彷彿身歷其境一般,讓觀眾感覺很真實!劇中有許多對話是用唱的方式呈現,這會讓情感表達的更加豐厚,讓人更陷入戲劇裡!或許是第一次看音樂劇,所以對於這種表演方式好奇我還!會想再看這類型的音樂劇,因為不冷場不枯燥不無趣!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音樂劇。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台灣史作業3<>傅郁晴>

日治時期是台灣歷史中很重要的一段時間,有許多建設對台灣日後影響重大,例如: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在當時可是亞洲第一,在那時的政策中擔當重要角色,當時的政策提倡工業台灣農業南洋,需要蓋那些大型建設有助於在台工業化!只能說對於日本的統治,台灣人真是又愛又恨,或許因為他們的方式有很多不進人道的地方,但是對於我們的貢獻也不能忽略!包括觀念上的,現今我們重視的時間觀念,也是在日治時期提倡的,日治時期對於台灣是很有意義的一段歷史!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史讀冊報告<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傅郁晴>

冊名: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作者:森丑之助 譯註:楊南郡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介紹: 台灣早期人類學調查三傑: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前兩者均有大量著作傳世,成就也較高,但是森丑之助個人貢獻不會少於那兩人加總,他是在台山地部落最久的學者。此書譯註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森丑之助留下的資料,大多散佚各處,也是一樣花了許多心血幫讀者整理今天才有這本書。這本書動人之處就是一位日籍人士是如何堅持他的目標,在台灣穿梭叢林,認真紀錄人文和生態,並且一一記載,甚至用照相機拍下照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要讓第一手資料完整保存給後代子孫,讓這本台灣探險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心得: 生蕃行腳這本書是在敘說森丑之助對台灣的貢獻,他研究範圍很廣,包括:植物、人、地理……等,最詳盡的莫過於對台灣原住民的紀載。在之前我鮮少聽到他的名字,看完此書後,才了解原來我們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跟他有很大的關係,一位日本人對於不是自己的故鄉還願意花一大半輩子細心研究,並且努力為台灣的後代子孫們留下完整的紀錄,我很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就連結婚和女兒的出生都比不過他的理項目標重要,他對於台灣的犧牲與奉獻真的是難以用言語來說盡的,但是在這本書說我看到他的執著與耐力,一般人怎可能像他一樣刻苦耐勞,對於台灣原住民的研究不離不棄,幾度都是與死神擦身而過,因為語言不通加上原住民本性自我保護意識強烈,生活在深山中保護自己是必要也是需要,森丑之助剛開始研究原住民時,多次招到追殺,但他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突破他們的心防,,這真是我們台灣後代子孫的福氣。另一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中有很清楚的照片,讓讀者不只從白紙黑字中自行想像,更能搭配圖加深印象,這是令我訝異的地方,因為紀載年代久遠還有資料保存不易,但是放入這本書裡的照片,每張都還有加上文字說明,真的是讓我記憶加深,對於原住民的傳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對於這次期中報告,我覺得我很慶幸,因為之前的我是不會對這類型的書有興趣,剛好藉由這次報告,讓我接觸這類型的書,還讓我對原住民的過去有深厚的了解,從未認真在對原住民這方面多多思考,但是這次我從此書中得到很多知識,例如:每個族的重視的觀念都不同,而且早在當時就已經有保育的觀念了,看看現在的社會型態,就覺得愧對於祖先的智慧。此書讓我增進許多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知識,這對於我有很大的啟發和體悟。 參考資料: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台灣史作業2<傅郁晴>

再次經過三堂課台灣史的洗禮後,接著下去探究台灣之後的歷史!台灣在受到清朝的統治時,起初是採消極制度,清朝僅希望不要有反抗運動,並沒有太大的建設,可是從日人政權換成漢人政權,居民還是有些許反動,例如著名的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等,清朝皇帝就一一派官員鎮壓平定,但是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要道,多國開始想要佔領台灣,想說清廷態度如此消極,應該是沒有很在乎這塊土地,進行一連串動作,之後清朝就意識到台灣的重要性,開始加強台灣的統治,不敢再輕忽台灣的重要性!清朝統治台灣一段很長的時間,現今台灣有許多制度都是延續清朝的體制,將好的文化加以廣泛流傳~傳承~